2025年9月3日,北京天安门广场迎来了80周年大会! 当受阅部队迈着铿锵步伐依次通过,战机编队在天际划出壮丽航迹,亿万国人的目光聚焦在这场承载历史记忆与民族自豪的盛典上。 分列式环节拉开帷幕,各受阅方队依次亮相,其中“唯一全女兵方队,民兵方队”刚一登场,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目光 。 而站在方队前方的领队李依潼,在喊出那声全场唯一的女声口令“向右看”时,瞬间凭借挺拔的身姿、铿锵的语气,以及网友口中“神似周涛”的气质,成为阅兵后最受关注的“黑马”。 网友们热议她身姿挺拔、气质出众,直言“神似主持人周涛”! 这场阅兵里,“河北元素”格外亮眼,除了李依潼仪仗方队中 高擎国旗的旗手石斌 也来自河北,他手持3.35米长、约4千克重的旗杆。 以一流标准完成护卫任务,这已是他第四次以旗手身份参加阅兵,战旗方队中那面“狼牙山五壮士”旗帜,背后的英雄故事就发生在河北保定。 84年前,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,在狼牙山顶峰纵身一跃,用生命诠释了民族气节。 这些“河北面孔”与红色印记,让李依潼的亮相更添了一份地域与历史的厚重感,很多人不知道,镜头前从容自信的李依潼, 还有一个更接地气的身份—河北保定易县坡仓乡乡长 。 而且是一名出生于1990年的年轻党员, 在基层岗位上她早已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担当,2023年7月30日晚坡仓乡遭遇强降雨袭击,全域9个行政村瞬间断水、断电、断网,与外界彻底失联 。 危急时刻,李依潼主动扛起幼儿群体转移安置的重任,当时水势越来越大,孩子们走不稳路,她就一手拉着一个、怀里抱着一个,深一脚浅一脚地把孩子们逐个送到安全区。 事后提起这段经历,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“这是我该做的”,却没人知道她那天在雨里泡了多久,手上被杂物划了多少道口子。 从基层乡长到阅兵领队,李依潼面临的挑战远超想象衡牛所,她没有过服役经历,穿军装、踢正步、拿枪,每一项都是“从零开始”。 训练时正值盛夏,烈日把训练场晒得发烫,迷彩服穿在身上没多久就被汗水浸透,紧紧贴在皮肤上,为了让口令更标准、步伐更整齐。 她每天比其他队员多练1个多小时,对着镜子纠正口型,绑着沙袋练习踢正步,队友们说训练时的李依潼特别“较真”,哪怕是摆臂角度差了1厘米,也要重新来一遍。
可休息时她又像个“大姐姐”,会帮队友捏肩放松,分享自己带的小零食,方队里的氛围总是很融洽。 这些变化,李依潼的父亲李新生看在眼里,疼在心里,更满是骄傲,以前她柔柔弱弱的,搬个重箱子都费劲,现在不仅体质好了,遇到事也更沉稳了。” 李新生还笑着提起,有朋友看到阅兵里的李依潼,特意跟他说“没想到你家丫头这么坚强,以前总觉得她是个需要照顾的小姑娘”。
9月3日那天,李依潼的家人和亲戚早早围坐在电视机前,茶几上摆着小国旗,每个人都攥着手机,生怕错过民兵方队出场的瞬间。 当镜头扫到民兵方队,清晰地拍到李依潼时,家里瞬间沸腾了,妈妈激动得直抹眼泪,长辈们举着国旗欢呼。 而远在天安门广场的李依潼,在喊出“向右看”的那一刻,看着眼前的盛世景象,听着周围的欢呼声,也忍不住红了眼眶。
后来接受央视采访时,她说那是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的瞬间:“我看到了祖国的繁华,看到了军队的威武,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。” 这次民兵方队的意义,远不止“全女兵”这么简单,它是首次亮相以纪念抗战胜利为主题的阅兵活动,队员从15个省份抽组而来,覆盖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抗日根据地。 就像李依潼说的,她们走在天安门广场上,不仅是代表自己,更是代表千千万万在抗战中作出贡献的民兵,代表新时代国防后备力量的风采。
阅兵结束后,李依潼很快就要回家了,李新生说他想了好多句见面时要说的话,比如“孩子你辛苦了”“爸爸为你骄傲”,可后来又觉得这些话太轻了。 “我想好了,等她回来我就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,啥也不说她知道我想说啥,我也知道她做这些是为了啥。”
如今网上有很多用“李依潼”名字注册的账号,都是来蹭热度的,可李依潼本人却没怎么关注这些。对她来说,这次阅兵经历不是“走红”的资本,而是一份珍贵的记忆。 就像她在训练日记里写的:“ 从乡长到领队,身份变了,但初心没变,都是为了守护我热爱的这片土地,守护我身后的人民。” 当最后一个受阅方队走过天安门广场,纪念大会圆满落幕,可这场盛典留下的感动与力量,还在继续传递。
结语 李依潼的故事,或许只是这次阅兵中的一个小小片段,但它让我们看到,平凡人也能在不平凡的时刻绽放光芒。 更让我们明白,祖国的强大,不仅在于威武的军队、先进的科技,更在于每一个像李依潼这样,在自己岗位上默默付出、勇于担当的普通人。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,续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,也守护着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家国情怀。
长宏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