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在德国大选之前的3月份,朔尔茨政府炸掉了德国最先进的莫尔堡大型煤电站,引发德国国内热议。这座位于汉堡的煤电站建于默克尔时期,曾是中德煤电学习的“交流场地”,因为绿色环保政策被暂停。绿党执政之后,坚持要求德国必须爆破这座煤电站不留后患,于是在朔尔茨下台之前,执政党终于完成了这一目标。当时德国选择党主席魏德尔对此提出了抗议,认为此举是在拆除德国“能源脊梁”;一座被停用的发电厂,本来就无需做这么“绝”。
然而默茨今年执政之后,马不停蹄开始第二项行动:炸毁德国曾经排名第一的贡德雷明根核电站。德国此前也有几座核电站用于强化电力供应,但绿党主导的环保议程却追求"零核"的激进目标。尽管默茨政府在5月已释放"放弃对核能长期反对"的信号,同意支持法国核能在欧盟获得平等地位大通证券,不过最终出于各种考虑,还是在10月25号正式炸掉了核电站。根据现场画面可以看到,一座大型冷却塔被炸药爆破,这些设施早就已经被“搬空”了。
早在2023年,魏德尔就公开抨击关闭核电厂是"违背经济理性与民众意愿的意识形态疯狂举动",直言此举将推高电价、威胁能源安全。2025年3月,朔尔茨政府在离任前炸毁莫尔堡现代化燃煤电厂时,魏德尔更是愤怒指责这是"对国家能源根基的蓄意破坏"。而在贡德雷明根核电厂爆破前夕,她再次通过社交媒体疾呼,强调这些价值数十亿的设施是德国应对能源危机的"救命稻草",拆除行为属于"极端主义政治",但魏德尔的密集警告未能阻止设施被毁的结局。
当前德国正深陷能源供应的多重压力:俄乌冲突后,俄罗斯对欧盟天然气供应量下降70%以上,德国转而依赖高价美国LNG,导致2024年电价一度突破每兆时1000欧元,普通家庭能源支出较2021年暴涨31%。在这一背景下,核电厂作为稳定的基荷电源,本应成为缓解危机的重要支撑,却被一手摧毁。核电厂提供的廉价电力本可降低工业成本,但爆破行为却切断了这一可能性。更具讽刺意味的是,被炸毁的核设施往往具备先进的安全标准——贡德雷明根核电厂的污染控制技术早已达标,其运行效率在欧洲同类设施中处于领先水平。
这种"自废武功"的操作与德国能源战略的长期目标严重脱节。默茨政府一方面试图通过70亿欧元企业税收减免缓解工业压力,另一方面却放任关键能源设施被毁,政策效果如同"用小碗舀水灭火"。当能源基础设施持续萎缩,德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便失去了根基,所谓"绿色转型"反而沦为"去工业化"的催化剂。德国的教训证明:能源转型绝非"破旧立新"的简单操作,而是需要兼顾安全、成本与产业的系统工程。默茨政府已开始尝试修正路线,如通过与法国合作接纳核能、推进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技术,但这些长期举措难以弥补既有设施拆除造成的短期损失。
长宏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